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Ferry worker (Cliff Lui)

香港集思會發表《愉快學習》報告


「愉快學習」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及全面發展 
成效顯著 需求漸大

《新聞稿》

(2017年2月 27 日)

香港集思會發表一份題為《愉快學習、發揮潛能》的研究報告,以本港推動「愉快學習」的小學為個案,探討它們推動此教育理念的背景、實踐策略、初步成效,以及面對的挑戰,同時分析有關經驗對香港教育界的啟示。

「愉快學習」需求大 一般學校亦能實踐
近年香港學童在學習上面對極大壓力,愈來愈多家長期望子女在身體、心智和情緒各方面都能均衡發展,社會上對「愉快學習」的需求愈來愈大。本研究所指的「愉快學習」並非鼓吹玩樂、拒絕考試和做功課,而是希望學生能享受學習,在過程中得到樂趣、滿足感及成功感,同時發揮多元潛能,做到愉快與學習效能並存,得以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健康及全面發展。

本研究訪問了11家不同類別及區域的學校,它們以不同方法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的能力及需要,試行各種「愉快學習」的措施。有的學校安排學生走出課室,到茶餐廳學習中文、到社區服務弱勢社群;有的容許學生自由選擇座位,在課堂上唱歌、跳舞、做話劇;有的給予學生另類練習,把運動、朗讀、親子活動視為正式功課;有的設午間才藝表演環節,讓所有學生也有機會展示才能;更有些學校改革考試模式,以「做任務」代替紙筆評核。

研究中不少個案是津貼小學,大部分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名校」,說明一般學校也可實踐「愉快學習」,不一定要龐大資源才能做到,或只適用於成績好、能力高的學生。當中的成功關鍵是得到辦學團體支援,提供所需資源及空間,並由校長協調各方資源及力量,帶領「愉快的教師」、「愉快的家長」等合作夥伴,培養出「愉快的學生」。

「愉快學習」成效高 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個案中的學校實踐「愉快學習」後成效顯著,不少學生的學術成績有所進步,印證了「愉快」與「學習」並非對立,兩者可互相配合,取得更佳效果。部分學校在改革後的收生情況明顯改善,有學校更成功擺脫「殺校」的危機,深受家長歡迎、成為區內的「另類名校」,肯定了此教學模式的價值,成果令人鼓舞。

另一方面,課堂的學習氣氛、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大有改善。先是學生表現較以往積極,由過往被動接收知識,變為主動發問,成功做到自主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生由過往死氣沉沉、疲憊不堪,變成今天笑容滿面、神清氣爽,更培養出活潑好問、樂於助人、關心社會的個性,跟同學、教師及家人建立良好關係,令他們得以均衡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

冀學校互相交流 讓成果遍地開花
本研究的專案督導、香港集思會理事兼策略委員會委員楊佰成指出:「很欣賞有學校及教師願意作出新嘗試,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愉快學習經歷與可量度的學習成果之間取得平衡,讓我們看到多元的學習方法和出路。」本研究的項目顧問、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亦表示:「相信教育界還有很多這樣的好例子,希望各校能互相觀摩,讓愉快學習遍地開花。」

個案所採用的策略並非「範本」,各校應根據不同情況因人施教,但香港集思會期望透過是次的初步探討,增加社會對「愉快學習」的認識和瞭解,在課程編排及設計、教學模式等不同環節作出更多新嘗試,引發社會上更多及更深入的討論。

初步建議
有見「愉快教育」需求漸大、成效顯著,教育局可擔當牽頭的角色,替全港小學建立跨校支援網路,安排在「愉快學習」方面具經驗的校長、教師為其他學校「把脈」,給予專業意見,甚至提供實質支援。當局可考慮調撥資源,為有關學校提供替代人手,包括額外的合約老師或教學助理,以填補該校支持別校所需的人力,增加學校參與計畫的誘因。

本研究的結果肯定了「愉快學習」的價值,但同時發現若要將「愉快學習」進一步發揚光大,校長、教師仍需面對一定的挑戰,反映了香港教育界在人力資源、考試制度、家長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期望來屆政府能加以檢視,提供適當的資源及支持,讓更多學校能參與其中,為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及興趣,真正享受追求知識和學問的過程。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以11家本地學校作研究個案,當中包括津貼及直資學校,並來自不同地區如天水圍、屯門、牛頭角、黃竹坑及柴灣等。研究共訪問了65名持分者,包括學校的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以及教育界代表,並參考了外地的相關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初步建議。

詳細研究報告及建議請參閱香港集思會網站http://www.ideascentre.hk。

香港集思會簡介
以「齊思考、創未來」為座右銘,香港集思會是一家獨立、無政治背景、非牟利的政策研究機構,由一群熱愛香港人士于2008年12月創立,專門發掘、搜集和研究對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富建設性和具創意的建議,給政府、有關人士和公眾參考。

透過集思廣益,香港集思會的研究工作有三大範疇:一、增加香港的競爭能力;二、促進香港經濟及社會持續發展;及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項目督導:
楊佰成 香港集思會理事兼策略委員會委員

項目顧問:
程介明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

專案成員:
唐希文 香港集思會高級研究主任
曾仲榮 香港集思會研究顧問

傳媒查詢 Yvonne Kwok 電話:2114 1488 / 9322 4639


printerPrint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