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人才於香港」網上研討會 (Chinese version only)
Posted in news on September 6th, 2022香港集思會剛於9月6日主辦了一個「匯聚人才於香港」研討會,
香港集思會剛於9月6日主辦了一個「匯聚人才於香港」研討會,
2022年7月15日香港集思會主席楊佰成先生出席粵港澳智庫人士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探討從智庫研究角度出發,探討未來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如何把握機遇、戰勝挑戰,為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
以下為相關報導: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為「一國兩制」開創新局面、香港實現新飛躍,指明前進方向,深予厚望。
為發揮「思想庫」、「智囊團」角色,融會貫通講話精神,粵港澳大灣區智庫聯盟發起討論學習,三地近30家智庫組織的專家學者齊聚一起,為香港實現良政善治新氣象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主持會議。他表示,習主席的講話對香港具有重大意義,社會各界要持續展開討論、分享體會、互相啟發,同為香港開新篇、同為智庫創新局。
中聯辦研究部部長雷海秋應邀出席座談會,他對三地智庫人士舉辦座談會深表贊許,勉勵智庫人士作為思想產品的重要製造者和傳播者,更要「將自己的頭腦武裝好」,帶頭在學好原文、準確領悟、把握要義上持續下功夫,切實落實到行動上、融入到工作中。他續指,希望三地智庫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加強對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準確闡釋和宣介,增強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信心;加強政策研究,為香港邁向由治及興、開啟新格局提供智力支援;加強智庫自身發展和青年人才培養,把智庫組織建設成為特區管治人才的重要蓄水池、輸出地。
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表示,習主席講話中「四個必須」確保了「一國兩制」事業始終朝着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四點希望」則展示對新一屆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寄予厚望,為政策研究專業創造了更大發揮空間。他建議要建構整個「政策研究生態系統」,包括政府內高層次具戰略性的全局性研究、政策局對各自政策範疇的研究、民間和大學內的專業政策研究機構等,主動聯絡和對接內地相關政策研究部門,思考如何更好配合香港在新征程的需要。
立法會議員、紫荊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港表示,特區政府、香港社會各界應加強對國情、尤其地緣政治快速變化所帶來挑戰的認識,增進對國家的認同與歸屬感,他會代表智庫界再次建議特區政府,優化完善前「創新辦」和即將設立的「特首政策組」的體制,圍繞各方面的發展和改革作出更深入研究分析與對策建議。
有與會智庫人士深有感觸地談到,習主席七一講話文本精煉,講話對象不但是香港人,也包括內地同胞和國際人士,是重要的歷史文本,準確把握了香港問題的關鍵,解決了「一國兩制」的時間、定義和前提;也「用了最好的詞彙給香港」、「給了香港人目前最需要的自信心」。
座談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智庫代表,都表示習近平主席對香港的「四點希望」,是中央親自推動「由治及興」,也為特區政府和智庫界提出了許多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未來將有一系列重大而緊迫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深化研究。有多位智庫代表都表示,粵港澳三地在新的歷史階段,應當緊密合作,更好發揮建言獻策的作用。
一是提升特區治理水平。智庫代表建議要從改革政府管治體系入手,理順問責官員與公務員系統的領導與協作關係,提升決策能力和施政效率。同時,要加快管治人才培養的步伐,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賢任能,提升管治團隊和公務員團隊的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
二是增強發展動能和分配社會利益。有智庫代表表示「北部都會區」是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的重要戰略發展規劃,必須深入研究、加快落實,建設成打造成「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的核心區。來自澳門的智庫代表表示,習主席的重要講話,不但為香港發展指明方向,亦為同樣作為特區的澳門發展注入強大的信心。
三是促進青年發展。各家智庫的負責人表示,會牢記習近平主席「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的囑託,把培養好青年智庫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青年智庫人才的思想準備、專業培訓和政治歷練,為特區管治架構源源不斷輸送優秀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右一),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右二),立法會議員、紫荊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港(左二),出席座談會並先後發表意見。
會議於7月15日以線下及線上形式同步進行。本次座談會也特別為現場參會的人士準備了《講話》單行本的繁體版,以及最新出版的英文版。與會者表示欣賞,有了中英對照的文本,有助向國際社會講好香港「一國兩制」故事。
出席會議的還包括中聯辦研究部副部長李兵、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鄭宏泰、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王平、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何俊志、廣東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劉偉、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政賢力量主席蘇祉祺、民智行動設計智庫副總監宋恩榮、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閻小駿、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研究主管)錢慧敏、匯賢智庫政策總監黃彥勳、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明匯智庫顧問暨嘉華、香港「中經文促會」伍俊飛、天大研究院副院長張岩峰、思路研究會研究總監王昊、香港集思會主席楊佰成、香江智匯主席吳歷山、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潘學智、全國港澳硏究會理事黃梓謙、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等。
2022-07-15 18:57: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07/15/content_1355127.html
網上重溫
王春新博士的Powerpoint檔案(PDF version)
香港集思會及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邀請了王春新博士於8月31日(
題目:
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香港發展機遇
主講嘉賓:王春新 博士
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院士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網上重溫
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主辦,香港集思會協辦的「HKU DISCOVERIES AIDING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網上研討會,演講嘉賓為陳福和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顧問醫生及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科名譽副顧問醫生)。網上研討會於7月22日(星期四)晚上7:30-9:00 舉行。
題目:
HKU DISCOVERIES AIDING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嘉賓講者:
陳福和醫生 Dr. CHAN FUK WOO, JASPER
MBBS(HK), MD(HK), PDipID(HK), MRCP(UK), FRCP(Edin), FRCPath, FHKCPath, FHKAM (Pathology)
日期: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30 – 9:00
形式:網上
語言:廣東話及英文輔助
費用:全免
陳福和醫生 Dr. CHAN FUK WOO, JASPER
MBBS(HK), MD(HK), PDipID(HK), MRCP(UK), FRCP(Edin), FRCPath, FHKCPath, FHKAM (Pathology)
陳福和現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顧問醫生及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科名譽副顧問醫生。陳醫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有全球大流行潛力的新興病毒感染及與中國和香港有特別相關性的新發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和控制。他已在國際同行評審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著及綜述260餘篇 (70餘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分發表,期刊包括The Lancet 及 Nature等)。自2015年起,他每年均被科睿唯安列為“全球被引用最多的1%學者”。他曾擔任不同國際組織的專家成員或大使,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注於 COVID-19 疾病建模的特設專家組(WHOCOM)和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青年科學大使(香港)等。此外;他也獲得了多項國際性和區域性獎項 (例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香港特別行政區醫療衛生研究基金最傑出年青研究員獎、羅鷹石慈慧基金傑出年青研究獎、Biomedicines2021年年青研究員獎、 Pathogens2021年年青研究員獎;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0年最佳論文獎及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等) 。
香港集思會邀請了蔡素玉女士、洪為民教授及朱葉玉如教授於4月6日(星期二)晚上8:00-9:30 透過Zoom舉行報告及交流會議,讓大家了解國家及香港未來的發展,更好迎接即將來臨的巨變。
題目:
探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重要決定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影響,尤其香港應如何把握及促進大灣區的科技發展機會,以及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政治生態發展。
日期:2021年4月6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8:00 – 9:30
地點: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將會用Zoom 形式來進行。
費用:全免
主講嘉賓:
蔡素玉女士, BBS,JP
蔡女士分別於一九七四年及一九八零年獲得由香港大學頒授之理學士學位及哲學碩士學位。早期蔡女士參與開拓內地市場,後來參政並於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八年間曾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委員及曾任多屆香港立法會議員,亦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包括本屆)。
洪為民教授, JP
洪教授是資深科技及天使投資人,從事IT工作30多年。早年畢業於理工學院數學系,後來修讀多個不同學位,包括歷史、商管及法律。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及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及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兼職教授。
朱葉玉如教授, PhD, BBS, MH, JP
葉玉如教授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藥理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晨興生命科學講座教授、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教授長期致力於探索神經科學的前沿領域,研究成果獲得了科學界的廣泛認同。葉教授屢獲殊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還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及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現為全國人大代表。
主持:
陳呂彥先生
陳呂彥先生為Q Venture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合夥人,專注投資美國,歐洲及以色列的深科技項目,並協助投資項目在大灣區完善其產品設計、開發及量產等範疇。陳先生畢業于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主修經濟,及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日期:2021年1月10日(星期日)及17日(星期日)
地點:香港大學徐展堂樓 5樓
共五部份:
(1) 金融經濟貿易:挑戰及機遇
【1月10日上午10時】
主持:關品方教授、陳溢鋒先生
主講嘉賓:雷鼎鳴教授、鄧希煒教授、莊太量教授
(2) 投資機會、選股及發展
【1月10日下午一時半】
主持:趙麗娟女士
主講嘉賓:羅尚沛先生、龐寶林先生、曾志英先生
(3) 香港RCEP金融城:區域的結合與競爭
【1月17日上午10時】
主持:黃宇翔先生
主講嘉賓:陳文鴻教授、施永清先生
(4) 大國競爭與香港:政治、歷史與未來預估
【1月17日下午一時半】
主持:林勁放先生
主講嘉賓:陸人龍教授 、張量童博士、張家敏先生
(5) RCEP時代下的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
【1月17日下午3時】
聯合主辦
香港大學職員協會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
香港大學夫子儒生校友會
青年聯席
聯合協辦
香港集思會
大學學國事青年會
麥閣文(MegaOne Ventures)
Governance Forward
前言:
香港一直是一個融通中西的重要國際城市,但是隨著中美衝突升溫,且從貿易蔓延到科技、人才交流和金融經濟等領域,香港人開始關注中美磨擦會如何影響香港的經濟。 當然,中美博弈對香港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近來不少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或回流香港上市,中美緊張亦或會提升國家利用香港的融資平台。危機中對香港,是否有利亦有弊?
然而,近年香港經濟不斷收窄,除了金融、地產、專業和政府資助的職位外,零售、旅遊、批發、酒店、交通運輸、物流、製造、服務等行業薪水長期偏低,都面臨著巨大經營壓力。中美磨擦,甚至脫鈎,會否進一步加深香港的危機和困難?
日期:2020年6月12日
時間:星期五 下午6時至8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 &直播
形式:直播公開
現場(50人)請現場參與者填妥表格,並須於講座當天於登記處核對資料,方可入座。
講者:
雷鼎鳴教授
張家敏先生
陳文鴻教授
鄧希煒教授
羅尚沛先生
主辦機構:
香港大學職員協會
香港集思會
大學國事青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