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 保苍生
2025 年 7 月4 日
刘励超 原载信报专栏「天圆地方」
谋发展 保苍生
香港人烟稠密,大部分人居住面积偏小,室内活动空间有限,却无阻愈来愈多人豢养各式各样宠物。在街上常见有年轻人或长者推着看似婴儿车行走,车里却是俨然掌上明珠的一头犬!从事物业管理的香港仲量联行去年初引述一些统计数字,估计2023年全港宠物数量已激增至119万只。有别於「低空」丶「熊猫」丶「盛事」和「银发」等一大堆的经济,宠物经济毋须政府大力催谷也能蓬勃发展,只要饲养宠物取代生儿育女的风气不衰落,居家宠物的种类和数目只会有增无减。
香港野生动物的前景却相反地不容乐观。香港地方虽细,但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只不过在过去半个世纪,政府为了拚经济丶谋发展丶拓土地丶建房屋丶架桥筑路,不惜移山填海丶容许发展商砍伐树林丶填平鱼塘,因而削减了不少野生动物猎食丶栖息和繁殖的活动范围,威胁它们的将来。
多亏环保团体多年来锲而不舍的反对丶请愿丶宣传丶教育民众,以至对政府采取法律行动,加上国际包括我国在内更关注保存自然生态和更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期抱着「发展是硬道理」思维的政府,到了本世纪千禧年代也不得不提升自然保育政策和落实行动的工作优次。行政长官在《1999年施政报告》中宣布首次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并於2016年制定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计划),以加强保育生物多样性丶支持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有点奇怪的是,2021年後政府并没有宣布计划的成效及後续,直至今年5月中才宣布会就更新计划展开两个月公众谘询。当局指2016年计划提出的67项具体行动已取得丰硕成果,不过有非官方的自然保育专家认为,部分所谓成果只是和稀泥,有待完善。笔者未敢为计划的成绩打分,惟计划推行期间,政府为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部分土地兴建资助房屋,影响该处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引起社会关注,而球会因此跟政府打官司并局部胜诉,未免令人担心政府对计划的承担底线。
据官方资料,香港孕育着3300种维管植物丶55种陆上哺乳类丶逾580种鸟类丶200种淡水鱼丶90种爬行类丶25种蝴蝶和133种蜻蜓。以土地和海上面积计算,香港的生物多样性之高,大概可列全球排名五大(当局应争取编纂这类资料的机构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列入排名榜,一来说好香港生物多样性故事,二来香港特别行政区若与中国同列一榜,显示「一国两制」的特色)。可是,当局并无交代以上的生物数据是何时搜集,以香港发展速度之高(加上气候变化),这些数据很可能在两三年内急剧变化,故此有团体建议当局应不时进行生物多样性统计(有如每5年一次的人口中期统计和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研究城市及乡郊发展(特别是北部都会区)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香港的大自然生物应该大部分都是「原居民」,来港过冬的候鸟留港时间虽不长,也应享有「香港荣誉市民」身份,跟为数750万的你和我以及逾119万的宠物,同样拥有居港权。政府在谋发展丶惠民生之时,可不要忘记那4000种自己不能发声维护居住和生存权利的自然界生物。政府不单要惠民生,更要保苍生!国家主席习近平提醒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想深一层,香港的青山绿水为我们儿孙保存的丰富野外生物物种,比金银更可贵。
地政总署前署长丶香港集思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