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者居家安老 友善设计要到位
Posted in news on July 25th, 20252025 年 7 月25 日
刘励超 原载信报专栏「天圆地方」
让长者居家安老 友善设计要到位
香港人口日趋老龄化,政府推算在6年後全港人口将有三成是65岁及以上长者,政府推行居家安老,减轻院舍照顾的压力。不过,由於长者日常留在家中时间较长,长者友善的居住环境,对长者居家安全及舒适至为重要。为此,行政长官於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会制定有关推动长者友善楼宇设计的建议,经过一年多研究及谘询各方持份者後,发展局日前公布落实一套涵盖4个范畴的37项设计方案,包括活动性及通达性丶易於改动的灵活弹性设计丶幸福感丶乐龄科技和物联网。
方案部分设计其实取材自屋宇署《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下称手册)已经推行多年的建议作业范例,不过这些作业范例(例如较阔的入口大门及防滑地板)现时并非强制性,私人住宅单位有否这些设施,一向亦非置业者的主要考虑。既然不是售楼亮点,且可能涉及额外建筑成本或减少住宅单位内部空间,发展商没有商业诱因在他们的私宅项目采纳这些作业范例,相信过去采用这些长者友善范例的私人楼宇项目不会太多。政府现在把手册部分建议作业范例提升为法定要求,加上一些新的和提升现有强制性规定设计,将会提高长者家居安全,配合政府居家安老政策目标。
方案美中不足的是,近七成设计标准仍只属鼓励性建议,政府没打算将其定为强制性要求。这些设计,例如长者友善设施的标志及楼层编号丶走廊提供扶手丶升降机控制按钮采用背光式设计,以及公用地方门口设置自动门等,看来都不涉及高昂的建筑成本和日後维修费用。另外一些涉及较复杂工程或影响楼面面积的设计要求,例如兴建较阔的室内公用地方走廊和装设较大的升降机机厢,政府会提升现有的经济诱因作为推广。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一鼓作气,尽量把更多设计要求定为强制性。兴建楼宇一般需时4至5年,方案需时见效,既然人口老龄化的进度已明确不过,这些长者友善的设计应尽早立法强制推行,而非等待数年後若发展商反应不理想,政府到时才追落後。政务司司长日前指提早一天宣布学校避雨停课的决定是「超前部署」,政府也应该先长者之忧而忧,为长者安老居家「超前部署」。
方案的各项设计虽以长者为目标,其实大部分都是男女老少咸宜,受惠者不限於长者。例如升降机内装设座位有助孕妇,公用地方门口装设自动门有助双手携物未能伸手推或拉门的住客或访客,同时减少门柄传播细菌,实是一举两得。
方案中属鼓励性设计的建议,已於本月22日公布当天生效;至於强制性设计的规定,有待政府明年上半年透过修订有关法例才能实施,相信立法过程不会有什麽问题。方案同时适用於私人住宅楼宇及公营房屋和政府建筑物。政府指本身会致力按方案行事,笔者认为房委会应积极在预备兴建的公营房屋推行鼓励性的设计元素,一来发挥带头作用,二来也为兴建私人住宅楼宇的发展商制造一些压力。如果公营房屋能提供长者友善的设计和设施,发展商能不提供更好更多的设施给私人住宅买家吗?方案已提供了经济诱因,若仍未能抵消额外建筑成本,羊毛还不是出自羊身上?发展商还要考虑什麽?
地政总署前署长丶香港集思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