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

无惊无喜的《财政预算案》

Posted in news, Uncategorized on February 27th, 2025

2025 年 2 月27 日
刘励超 原载信报专栏「天圆地方

无惊无喜的《财政预算案》

财政司司长昨天发表《2025/26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对政府惠民生措施满怀希望的普罗大众而言,可能有点失望。因为在长达两小时五分钟的宣读内容中,司长用了一半时间阐述政府来年主要围绕着发展创新科技丶香港在各领域的国际中心地位丶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等措施。这些策略性的措施,部分早前已发布,消息虽已被有关持份者消化,减低了它们的新闻价值,但这些举措代表着香港的中长线投资,对本港不同板块的商界丶本地及国际机构投资者带来鼓舞。昨天本港股市反应正面,恒生指数收市时升了753点(3.3%)。

在连年财赤的情况下,广大市民最关注的自然是政府如何开源节流,尤其是经常性收入和开支做到尽早回复平衡,甚至有盈馀。过程中,政府开源和节流措施会否对他们本身的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削减长者的「2元乘车」优惠及俗称「交津」的补贴丶生果金以及各种的生活津贴。这方面政府日前已放风,长者乘车优惠及「交津」需要收紧,大家已有心理准备,相信亦明白这些计划此时若不修改,长远而言是不可持续的。

至於17万多公务员和他们的家庭,早前因社会有声音要求公务员减薪,可能有点忐忑,现在司长明言明年薪酬「只冻不减」,大可松一口气。司长同时宣布,公务员编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别减百分之二,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削减约一万个职位。由於特区政府不能以财赤理由裁员,相信是会在一些前线员工退休或辞任後把有关职位删除,视乎被削减职位的职系和职级,这项节流措施对平𧗾收支作用极其有限。特区政府此举聊表寸心,象徵意义大於实际意义。

开源方面,司长仅提出5项措施增加约202.2亿元收入,其中只有一项即时生效。令笔者大惑不解的是,作为开源措施之一,机场离境税会由现时120元加至200元,虽说海外游客未至因此而放弃来港,但众多只影响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务收费反而纹风不动。以有关私家车的各类收费为例,多年来分毫未加。香港公共交通网络完善,私家车数目却不断增加,路边违例泊车随处可见,浪费抄牌警力,车主并不在乎每次缴交320元(款额自1994年未有调整)的定额罚款,珍贵的土地空间却被数十万辆私家车鹊巢鸠占。较年长的读者应记得,港英政府时代财政司多次在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宣布提高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及车辆牌照费,即时生效,快刀斩乱麻,车主们乖乖就范。昨天司长只说当局会检讨电动私家车牌照费丶停车收费表的收费和交通违例事项的定额罚款。

政府已多年财赤,增加收入是当务之急,何以仍叹慢板,措施不能即时生效?如需修例,为何未能提供时间表?敢变丶求变的力度应该还可以加强吧!

比起司长侃侃而谈的发展香港经济大计,预算案对民生问题相对着墨不多。基於财赤,市民对政府「派糖」未有太大期望,不过政府仍有少许支援措施,包括宽减差饷丶薪俸税丶利得税,以及调高需缴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聊胜於无。

在多年财赤的阴霾下制作一份《财政预算案》自非易事,今年的预算案开源节流力度不足,对大部分普罗大众而言,是一份无惊无喜的预算案。

地政总署前署长丶香港集思会顾问

港发展游艇旅游的几点思考

Posted in news, Uncategorized on February 6th, 2025

2025 年 2 月6 日
刘励超 原载信报专栏「天圆地方

港发展游艇旅游的几点思考

现时游客来港采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飞机丶邮轮丶火车丶巴士,乘私人游艇来港旅游只是凤毛麟角,原因不难理解。不过,行政长官有意「逆水行舟」推动游艇旅游,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利用部分将会扩建的香港仔避风塘(及其他两处地方),增加海外游艇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marina),以公私营合作模式推动旅游康乐发展。上月底,发展局正式邀请市场在3个月内向政府提交意向书。

游艇旅游在欧美和澳纽相当普遍,但活动范围多限於本土或地中海内,很难想像这些地区的游艇艇主会乘艇跨越太平洋或印度洋来亚洲旅游,更遑论会来香港。那麽,香港推广游艇旅游的对象看来主要是亚洲区内拥有越洋续航力游艇的超级富豪了。当局在邀请意向书文件引言中,只提及本地登记的游艇数目於过去20年剧增,泊位需求极大,却未有提供现有海外游艇泊位数目和近年访港游艇数目及来自何方的资料,亦没有对这个市场发展潜力评估的资料,政府若已做好了市场调研,认为「钱」程似锦,应与业界分享调研结果,投资推广署也可广发「英雄帖」,主动接触海外业界宣传这个商机。

事实上,内地沿海城市政府过去二十年大力发展游艇及相关产业,市场发展蓬勃,特区政府要开拓游艇旅游的客源,需要了解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和加强联系亚太区内停泊远航游艇的marina,发展一个互惠互利的区际游艇旅游网络。笔者上网快搜了一回,亚洲区内国际级的marina不算多,其中有港资和广州南沙政府联合开发的南沙游(内地不用「游」字)艇会(nanshamarina.com),总占地面积达170000方米,会所总建筑面积达9000方米,352个水上泊位,部分可停泊50米长超级游艇,获国际性的游艇港协会(TYHA)颁予5-gold Anchor Marina的评级。海南岛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yachter123.com)则提供325个不同长度泊位,以及一个可停泊60米游艇的游客码头最大的可供60米长的超级游艇停泊,同样取得TYHA的5-gold Anchor Marina评级。此外,台湾嘉义布袋国际游艇港(budaimarina.com)也有提供海外游艇泊位。以上三个marina例子可供香港仔项目参考。

业界最关注的当然是政府如何批出项目的发展权。邀请意向书文件开列3个招标方案,一是价高者得,二是双信封(地价建议及非地价建议),三是先付首期,之後分享利润。当局考虑後表示倾向第一方案,认为这是最省时简单,有利marina早日开业。

基於此项目是牟利性质,而全球marina的设计和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水准(上文提及的TYHA评级计划有指标作用),当局没有必要花时间评估投标者的设计和技术表现,笔者支持政府的看法。

至於地价先付首期及分红方案,理论上应会对投资者有吸引力,但笔者记忆所及,牟利项目应用此方案者,仅有香港迪士尼乐园而已,不过乐园发展期长及投资巨大,而香港仔项目的发展期大概是5至6年左右,如政府批准的话,投资者应会在项目落成前接受预订泊位及预售会籍,减轻资本负担。

此外,今次政府若采用第三方案,会否影响本港现有私营marina的竞争力?又是否意味将来此方案也会应用於另外两处规划中的marina甚至更多商业发展项目,包括在北部大都会「片区」投地的创科项目呢?政府可以考虑招标时,更灵活处理缴付地价方法,同时提供第一和第二两个方案作选项。

发展局今天会就邀请意向书举办简介会,出席的业界需事先登记,今天出席人数的多寡和他们代表的公司背景,多少都会反映本地业界和海外经营者对香港发展游艇旅游市场的信心。祝愿发展局蛇年大计头炮的简介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

地政总署前署长丶香港集思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