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

片區開發旅遊 軟硬件俱重要

Posted in news on April 18th, 2025

2025 年 4 月18 日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片區開發旅遊 軟硬件俱重要

行政長官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推廣島嶼及海岸旅遊,其中3個項目交由發展局牽頭。該局於兩周前宣布邀請市場在3個月內分別就南丫島前石礦場、南大嶼沿岸一帶,以及流浮山尖鼻咀和白泥提交發展計劃意向書,並於本周初向有興趣人士舉行簡介會,不過與會情況則未見有官方及媒體消息,未知市場初步反應如何。

政府牽頭的「片區開發」旅遊項目模式,由政府批地,發展過程省卻了投資者徵集土地的麻煩和時間。不過南丫島片區佔地25公頃、尖鼻咀87公頃及白泥33公頃,個別覆蓋土地面積遠超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開發」試點個別面積,南大嶼生態走廊項目則未有提供相關資料。雖然旅遊用途土地發展密度不會高,土地呎價會遠低於平常住宅及商舖用途的呎價,但由於項目佔地面積甚廣,地價總額仍然相當可觀。若地價佔總投資額的百分比高於投資者可接受水平因而流標,政府的面子可不好過。

度假區項目的住宿設施有別於住宅項目,後者可以賣「樓花」,市道好時甚至可以一早沽出絕大部分單位,投資「回籠」快;但前者只能在落成後出租,投資收成期長。投資者會希望政府為達到推廣海岸旅遊的政策目標,避免因流標而費時失事,應該特事特辦,在釐定地價時,宜將此等因素考慮在內,甚至把地價打折;或容許發展商分兩期付款,首期於中標後先付地價七成,餘下三成於項目開業後兩或三年繳清,最理想是尾數可以免息。當局亦可先以折讓地價批地,在度假中心開始賺錢後,再與投資方分紅。另外一個計算地價的選項,可採用局方早前透露的「按實補價」概念,投資者可按實際興建設施的用地面積或樓面,在開始施工時才繳付地價。

雖然有意見認為當局不應間接資助投資風險高的牟利性質事業,但其實早已有政策先例。政府為推動本港電影製作,創造更多就業和發展機會,設定「電影製作融資計劃」,注資本地電影製作,最近更推出優化版,電影開始拍攝時即發放七成的融資額,增加電影公司的現金流,又讓電影公司優先收回一半投資,以鼓勵投資,降低風險。當局可加以借鑑,訂立基於相同原則的計劃,發揮kick start旅遊及康樂「片區」作用。當局表示,要着力善用企業參與和市場力量落實項目,其實市場反應亦視乎當局能提供何樣的經濟誘因和行政方便,兩隻手掌才能拍得響。

從投資者角度看,除了土地成本外,當然要考慮片區對吸引各類(闔家老幼、二人同行、本地、海外)遊客有什麼賣點?適合何樣的消閒康樂活動和興建什麼設施?比起例如深圳大小梅沙海濱旅遊景區、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以及印尼峇里島和泰國布吉的Club Med度假村,有何獨特之處等?計劃中的南大嶼片區提供例如潛水、滑浪、空中滑翔等水上活動,會否受制於每年為時三數月的颱風季節和其他地理環境因素?

發展「片區」除了硬件外,軟件同樣重要,就是服務人員的量和質。3個項目所處的地區人口不多,論量論質都未必能完全滿足各個項目的需要,若要吸引區外合適的員工,項目發展商極可能要提供員工食堂和宿舍,招標條款或須豁免此等設施的建築面積及地價。在員工的質素方面,上文提及亞洲區內度假中心所在之處人力資源豐富,員工薪酬水平雖然不高,服務態度卻廣獲賓客好評。反觀香港薪酬水平不低,但一般來說,服務行業的從業員待客之道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無怪在劉德華說了「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這金句後的22年,政府去年還得找古天樂「舊曲新唱」。要把香港旅遊業推上新台階,政府、旅發局、職訓局還得多下工夫,讓有意投資旅遊業的商界安心。

地政總署前署長、香港集思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