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

無驚無喜的《財政預算案》 –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Posted in news, Uncategorized on February 27th, 2025

2025 年 2 月27 日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無驚無喜的《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昨天發表《2025/26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對政府惠民生措施滿懷希望的普羅大眾而言,可能有點失望。因為在長達兩小時五分鐘的宣讀內容中,司長用了一半時間闡述政府來年主要圍繞着發展創新科技、香港在各領域的國際中心地位、加強與大灣區城市聯動等措施。這些策略性的措施,部分早前已發布,消息雖已被有關持份者消化,減低了它們的新聞價值,但這些舉措代表着香港的中長線投資,對本港不同板塊的商界、本地及國際機構投資者帶來鼓舞。昨天本港股市反應正面,恒生指數收市時升了753點(3.3%)。

在連年財赤的情況下,廣大市民最關注的自然是政府如何開源節流,尤其是經常性收入和開支做到盡早回復平衡,甚至有盈餘。過程中,政府開源和節流措施會否對他們本身的財政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削減長者的「2元乘車」優惠及俗稱「交津」的補貼、生果金以及各種的生活津貼。這方面政府日前已放風,長者乘車優惠及「交津」需要收緊,大家已有心理準備,相信亦明白這些計劃此時若不修改,長遠而言是不可持續的。

至於17萬多公務員和他們的家庭,早前因社會有聲音要求公務員減薪,可能有點忐忑,現在司長明言明年薪酬「只凍不減」,大可鬆一口氣。司長同時宣布,公務員編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別減百分之二,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削減約一萬個職位。由於特區政府不能以財赤理由裁員,相信是會在一些前線員工退休或辭任後把有關職位刪除,視乎被削減職位的職系和職級,這項節流措施對平𧗾收支作用極其有限。特區政府此舉聊表寸心,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開源方面,司長僅提出5項措施增加約202.2億元收入,其中只有一項即時生效。令筆者大惑不解的是,作為開源措施之一,機場離境稅會由現時120元加至200元,雖說海外遊客未至因此而放棄來港,但眾多只影響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務收費反而紋風不動。以有關私家車的各類收費為例,多年來分毫未加。香港公共交通網絡完善,私家車數目卻不斷增加,路邊違例泊車隨處可見,浪費抄牌警力,車主並不在乎每次繳交320元(款額自1994年未有調整)的定額罰款,珍貴的土地空間卻被數十萬輛私家車鵲巢鳩佔。較年長的讀者應記得,港英政府時代財政司多次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及車輛牌照費,即時生效,快刀斬亂麻,車主們乖乖就範。昨天司長只說當局會檢討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收費錶的收費和交通違例事項的定額罰款。

政府已多年財赤,增加收入是當務之急,何以仍嘆慢板,措施不能即時生效?如需修例,為何未能提供時間表?敢變、求變的力度應該還可以加強吧!

比起司長侃侃而談的發展香港經濟大計,預算案對民生問題相對着墨不多。基於財赤,市民對政府「派糖」未有太大期望,不過政府仍有少許支援措施,包括寬減差餉、薪俸稅、利得稅,以及調高需繳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聊勝於無。

在多年財赤的陰霾下製作一份《財政預算案》自非易事,今年的預算案開源節流力度不足,對大部分普羅大眾而言,是一份無驚無喜的預算案。

地政總署前署長、香港集思會顧問

港發展遊艇旅遊的幾點思考 –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Posted in news, Uncategorized on February 6th, 2025

2025 年 2 月6 日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港發展遊艇旅遊的幾點思考

現時遊客來港採用的交通工具不外乎飛機、郵輪、火車、巴士,乘私人遊艇來港旅遊只是鳳毛麟角,原因不難理解。不過,行政長官有意「逆水行舟」推動遊艇旅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利用部分將會擴建的香港仔避風塘(及其他兩處地方),增加海外遊艇泊位及相關配套設施(marina),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旅遊康樂發展。上月底,發展局正式邀請市場在3個月內向政府提交意向書。

遊艇旅遊在歐美和澳紐相當普遍,但活動範圍多限於本土或地中海內,很難想像這些地區的遊艇艇主會乘艇跨越太平洋或印度洋來亞洲旅遊,更遑論會來香港。那麼,香港推廣遊艇旅遊的對象看來主要是亞洲區內擁有越洋續航力遊艇的超級富豪了。當局在邀請意向書文件引言中,只提及本地登記的遊艇數目於過去20年劇增,泊位需求極大,卻未有提供現有海外遊艇泊位數目和近年訪港遊艇數目及來自何方的資料,亦沒有對這個市場發展潛力評估的資料,政府若已做好了市場調研,認為「錢」程似錦,應與業界分享調研結果,投資推廣署也可廣發「英雄帖」,主動接觸海外業界宣傳這個商機。

事實上,內地沿海城市政府過去二十年大力發展遊艇及相關產業,市場發展蓬勃,特區政府要開拓遊艇旅遊的客源,需要了解當地政府的有關政策和加強聯繫亞太區內停泊遠航遊艇的marina,發展一個互惠互利的區際遊艇旅遊網絡。筆者上網快搜了一回,亞洲區內國際級的marina不算多,其中有港資和廣州南沙政府聯合開發的南沙游(內地不用「遊」字)艇會(nanshamarina.com),總佔地面積達170000方米,會所總建築面積達9000方米,352個水上泊位,部分可停泊50米長超級遊艇,獲國際性的遊艇港協會(TYHA)頒予5-gold Anchor Marina的評級。海南島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yachter123.com)則提供325個不同長度泊位,以及一個可停泊60米遊艇的遊客碼頭最大的可供60米長的超級遊艇停泊,同樣取得TYHA的5-gold Anchor Marina評級。此外,台灣嘉義布袋國際遊艇港(budaimarina.com)也有提供海外遊艇泊位。以上三個marina例子可供香港仔項目參考。

業界最關注的當然是政府如何批出項目的發展權。邀請意向書文件開列3個招標方案,一是價高者得,二是雙信封(地價建議及非地價建議),三是先付首期,之後分享利潤。當局考慮後表示傾向第一方案,認為這是最省時簡單,有利marina早日開業。

基於此項目是牟利性質,而全球marina的設計和設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水準(上文提及的TYHA評級計劃有指標作用),當局沒有必要花時間評估投標者的設計和技術表現,筆者支持政府的看法。

至於地價先付首期及分紅方案,理論上應會對投資者有吸引力,但筆者記憶所及,牟利項目應用此方案者,僅有香港迪士尼樂園而已,不過樂園發展期長及投資巨大,而香港仔項目的發展期大概是5至6年左右,如政府批准的話,投資者應會在項目落成前接受預訂泊位及預售會籍,減輕資本負擔。

此外,今次政府若採用第三方案,會否影響本港現有私營marina的競爭力?又是否意味將來此方案也會應用於另外兩處規劃中的marina甚至更多商業發展項目,包括在北部大都會「片區」投地的創科項目呢?政府可以考慮招標時,更靈活處理繳付地價方法,同時提供第一和第二兩個方案作選項。

發展局今天會就邀請意向書舉辦簡介會,出席的業界需事先登記,今天出席人數的多寡和他們代表的公司背景,多少都會反映本地業界和海外經營者對香港發展遊艇旅遊市場的信心。祝願發展局蛇年大計頭炮的簡介會乘風破浪,一帆風順。

地政總署前署長、香港集思會顧問